-
时间:
2025/03/31
-
来源:
多彩贵州网
多彩贵州网讯 春山如笑,流水含情。3月24日至26日,“春游贵州——100天的春季,100分的美丽”跟着贵州文旅推荐官打卡多彩贵州采风活动(第一期)顺利举行。由@大脸馋猫、@九爷仔仔、@肖育文视界、@村T女孩、@小鱼爱吃肉、@凉辰美景黎公子、@贵阳通、@享趣贵州等贵州文旅推荐官以及主流媒体组成的采风团在3天时间内奔赴贵州黔南,探访金海雪山、荔波小七孔、瑶山古寨三大春日旅行目的地,见证贵州从平原花海到秘境山水,从民族古寨到烟火人间的春日叙事诗。

万亩花海解码贵州“春日经济学”
采风团首站来到位于贵定县盘江镇的金海雪山。当下的金海雪山,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如金色潮水涌入眼帘,与酥李花构成的“雪山”交相辉映。春风拂过音寨河畔,构成“黔南版”《富春山居图》。

走进金色花田,邂逅绝美春日;乘坐观光小火车穿梭于油菜花田间,零距离感受金色海洋;登上网红摩天轮,在66米高空俯瞰花海;搭乘竹筏泛舟河上,从全新角度体验自然魅力……在金海雪山,采风团员们总能找到新视角欣赏万亩油菜花海。


“第一次到金海雪山还是2010年。相较于之前以赏花为主的游玩方式,如今金海雪山增加了小火车、摩天轮、竹筏、卡丁车等体验项目,以及今年大火的《哪吒2》打卡点,使得金海雪山在体验性、可玩性、娱乐性上得到很大提升。”贵州文旅推荐官@大脸馋猫说。

一朵油菜花的价值,不仅是农业产值,更是文旅IP的裂变起点。近年来,景区通过“花海+非遗+节庆”的发展模式,推出春季稻梦露营、特色长桌宴、越野卡丁车、农耕体验等项目,以“景区带村”,将当地农业资源转化为文旅资产,带动周边民宿、餐饮、手工艺品销售全链条增收。
除了欣赏壮美油菜花海,团员们还体验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非遗豆染工艺。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,团员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豆染图案,经过调制豆糊、挂黄豆糊、揭膜晾干、捆扎布料、染制清洗等工序,一幅幅独具特色的豆染作品应运而生。“第一次体验豆染非遗,很新奇。”贵州文旅推荐官们纷纷表示。

据金海雪山景区副总经理李林介绍,春季是金海雪山的旅游旺季,3月以来景区日均人流量达2万人,在天气晴好的周末等适宜出游的时段,日人流量峰值突破7.5万人。“春季景区主要接待大中小研学团为主,本月我们已经接待了近十个研学团,累计近千人。”李林告诉记者。

“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”涌动生命交响曲
小七孔景区位于黔南州荔波县内,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喀斯特地貌群。景区内石林耸立,溪流纵横,68座天然桥梁串联成独特景观带。其中,小七孔古桥横跨在清澈溪流之上,见证这里600余年的岁月变迁。
3月25日,采风团转场至有着“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”之称的荔波小七孔景区。此时的小七孔春意正浓,卧龙潭的碧水在午后阳光里泛起湛蓝的光泽,鸳鸯湖面倒映着两岸新抽的嫩芽,水上森林中蕨类植物正舒展蜷曲的触角。

采风团从卧龙潭出发,依次游览鸳鸯湖、翠谷瀑布以及小七孔古桥。团员们乘坐透明船泛舟鸳鸯湖,湖面荡起的涟漪与两岸葱郁树木组成的山水风光让贵州文旅推荐官@肖育文视界忍不住架起相机,抓紧捕捉水上风光。“来了小七孔好几次,第一次划船游览,看着两岸风光,自己的身心都逐渐慢下来,有更放松的心态去感受自然之美。”

作为贵州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,景区以“旅游+教育”模式为核心,与有关机构合作推出以喀斯特地质为主题的研学路线。路线将徒步、观鸟、溶洞探秘与科普教育结合,游客可在研学老师及景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解码“水上森林碳汇机制”“钟乳石生长速率”等科学命题。
“走进景区就给人一种山清水秀之感,尤其是水特别清澈。卧龙潭的水是天蓝色的,到了下游小七孔古桥水又变成碧绿色,还能看到河里的鱼,生态真的非常好。”上海游客曾阿姨告诉记者。

小七孔不仅是“避暑经济”的王牌,更是生态保护的标杆。近年来,景区实施的“生态修复+限流管理”策略,通过重建湿地系统、恢复原生植被,并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实时监控游客密度,确保生态承载力的可持续性,用实践证明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也让小七孔景区逐渐形成可复制的山地旅游发展新模式。
从“贫困之地”到“文旅热土”的蜕变之路
行程收官日,采风团来到荔波瑶山古寨,探寻神秘的瑶族文化。清晨薄雾中,寨门白裤瑶男子鸣枪迎客,妇女们唱起古老的“迎客歌”,铜鼓纹样的服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——这些曾被遗忘的传统,正通过旅游场景的再造焕发新生。

随后,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村史馆。团员们仿佛穿越“时空隧道”,从一张张照片、一件件器物、一段段文字中了解瑶山古寨的发展历史以及瑶族独特的民族文化。
瑶山古寨的故事,是贵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史诗。多年前,这里还是“刀耕火种、茅草为屋”的极贫乡。走出大山,过上更美好的生活,成为瑶族群众几代人的愿景。经过多年发展,如今,通过“旅游+文化+扶贫”模式,瑶山古寨已蜕变成国家4A级景区,游客络绎不绝。

“目前,瑶山古寨已成功实现村落变景区,民房变民宿,用品变商品,手艺变技能、村民变演员的蝶变。同时,景区还把门票收入的20%用于村民分红,再加上公司解决村民就业、购买服务等,既让村民吃上‘旅游饭’,又充分调动大家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极性。”瑶山古寨讲解员蒙瑞说。

午后,伴随着瑶族舞蹈与铜鼓舞表演,采风团参与了一场春日限定版“瑶王宴”。长桌摆满了荔波酸肉、瑶山鸡、瑶山米肠等瑶族特色美食,还有散发着淡淡花香的黄米饭及脆、酥、香、甜的米片、米花,让人欲罢不能。
在寨子另一头的广场上,铜鼓、陀螺等系列瑶族特色文化表演正在上演,演员们身着瑶族服饰,挥动手里的鞭绳抽打陀螺,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。据了解,陀螺作为瑶山的全民性运动,上到七八十岁老人,下到十一二岁的小孩,都会打陀螺。因此,瑶山也被誉为“中国陀螺之乡”。

“一进寨子,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。这里不仅自然风光迷人,少数民族风情也特别浓郁。路边做手工的瑶族阿姨、悠哉散步的家禽,瑶族猴鼓舞、陀螺等传统技艺表演,让人目不暇接。”国际在线记者杨艺敏表示。

从金海雪山的“农旅融合”到小七孔的“生态经济”,再瑶山古寨的“非遗变现”……这场春日采风不仅展现贵州作为“山地公园省”的生态禀赋,也揭开“春日经济”更加多元的可能性。随着“春游贵州——100天的春季,100分的美丽”主题推广活动的持续升温,这片土地正以花为柬、以水为墨、以歌为桥,邀请世界共赴一场山水与人文交织的春日盛宴。
作者:李钰
一审:申晓美
二审:王雪峰
三审:李灵秀